fbpx
死背文言文虛詞都無用?辨清5個文言文常見虛詞

死背文言文虛詞都無用?辨清5個文言文常見虛詞

「之、乎、者、也」是文言文最常見的虛詞,相信大家已不陌生。虛詞在文言文出現率高,而且用法靈活多變,所以也是DSE中文卷一考試常問的詞解類型。而考生不能搬字過紙,唯有真正理解文章或者句子的內容,才明白虛詞的作用。而本文就選出當中5個常見虛詞的用法,讓大家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錯誤!

死背文言文虛詞都無用?辨清5個文言文常見虛詞

  1. 什麼是虛詞?

    若用詞類二分法,所有文言文的字詞都可分為實詞及虛詞。按照現代語法的定義,實詞是指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,具實在意義的詞語,例如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、數詞及量詞等。而文言文的實詞,由於常會出現詞類活用、一詞多義、古今異義及通假字等情況,令到不少學生頭昏腦脹。

  2. 虛詞往往沒有明確詞義

    不過學生們仍可靠死記硬背一些常用實詞去應付,反觀虛詞更令人束手無策,甚至聞之色變。因為虛詞往往沒有明確詞義,而是跟句子的語法結構息息相關,作用是幫助實詞構成句子,表達一定的意思,例如介詞、連詞、助詞、歎詞及擬聲詞等。

文言文有哪些常見虛詞?

一、於

屬於介詞,主要有五種用法:

-引進動作、行為、目的和時間、處所,可譯為「在、在……方面」。

例:公與之乘。戰於【在】長勺。《曹劌論戰》

-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,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,可譯為「向、給、到、從、自」等。

例:欲報之於【及於,給】陛下也。《出師表》

-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的方面或原因,可譯為「對、對於、由於」等。

例:未嘗不歎息痛恨於【對】 桓、靈也。《出師表》

-表示引進比較的對象,一般可譯為「比、勝過」。

例:冰,水為之,而寒於【比】水。《勸學》

-單獨表示被動,或與前面的「見、受」等合起來表示被動,可譯為「被」。

例:臣誠恐見欺於【被】王而負趙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
死背文言文虛詞都無用?辨清5個文言文常見虛詞

二、何 / 文言虛詞何

屬於疑問代詞,主要有以下四種用法:

-用在動詞、介詞的前或後,作賓語,表示反問、否定,可譯為「甚麼、哪裏」。

例:何【甚麼】以自託於趙?。《戰國策‧觸龍說趙太后》

-單獨作謂語,可譯為「甚麼、為甚麼」。

例: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,何【為甚麼】也?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

-修飾名詞,作定語,可譯為「甚麼、哪裏」。

例:其間旦暮聞何【甚麼 】物?《琵琶行》

-用在句首或動詞前,作狀語,表示反問,可譯為「為甚麼、怎麼」。

例:何【怎麼 】可廢也。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

三、為 / 文言虛詞為

常見文言虛詞,主要有四種用法:

-表示對象,可譯為「給、替、向」

例:不足為【向】外人道也。《桃花源記》

-表示被動,可譯為「被」。

例:父母宗族,皆為【被】戮沒。《史記‧刺客列傳》

-「做」的意思。

例:輕以約,故人樂為【做】善。《原毀》

-相當於「是」的意思。

例:百姓之不見保,為【是】不用恩焉。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

四、或 / 文言虛詞或

作為文言虛詞,常見有三種用法:

-可稱代人、事、物,譯為「有人、有些人、有的」等。

例:或【有人】曰:「六國互喪,率賂秦耶?」《六國論》

-表示猶豫或估量的語氣,可譯為「或許、也許」等。

例:冀君實或【或許】見恕也。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-表示假設關係時,可譯為「偶或、如果」;充當選擇連詞時,則可譯為「或者」。

例:當與秦相較,或【或者,也許 】未易量。《六國論》

五、然

作為文言虛詞,主要有三種用法:

-代替前面所述情況,可譯為「這樣」。 

例:今之君子則不然【這樣】。《原毀》

-表示轉折,可譯為「然而、但是」等。

例:然【可是】而禽鳥知山林之樂。《醉翁亭記》

-作副詞或形容詞詞尾時,可譯為「地、著、…的樣子」。 

例:恐恐然【的樣子】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。《原毀》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× Whatsapp 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