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週期是指經濟活動在長期中的波動現象,通常分為擴張/復甦、高峰/繁榮、收縮/衰退、谷底四個階段。這些階段中的經濟指標(如 GDP、私人消費、失業率等)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。以下詳細分析每個階段的特徵及影響。
- 經濟週期的四個階段
 
階段  | 實質 GDP  | 正向關係的變量(如私人消費、投資等)  | 反向關係的變量(如失業率、存貨等)  | 通脹率  | 
擴張/復甦  | 上升(£)  | 上升(£)  | 下降(¤)  | 上升(£)  | 
高峰/繁榮  | 達到最高點  | 處於最高水平  | 處於最低水平  | 高  | 
收縮/衰退  | 下降(¤)  | 下降(¤)  | 上升(£)  | 下降(¤)  | 
谷底  | 達到最低點  | 處於最低水平  | 處於最高水平  | 低  | 
- 各階段的詳細特徵
 - 擴張/復甦階段
 
- 實質 GDP:
開始上升,經濟逐漸恢復增長。 - 正向變量(如消費、投資):
私人消費開支、投資總額、進口量增加,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逐步恢復。 - 反向變量(如失業率):
失業率下降,轉移支付減少,企業存貨水平逐漸降低。 - 通脹率:
隨著需求增加,通脹率可能開始上升。 
- 高峰/繁榮階段
 
- 實質 GDP:
達到最高點,經濟處於最繁榮的狀態。 - 正向變量:
私人消費和投資達到最高水平,企業經營信心最強,利潤和稅收處於高位。 - 反向變量:
失業率處於最低水平,企業存貨水平最少。 - 通脹率:
可能處於較高水平,出現經濟過熱的跡象。 
- 收縮/衰退階段
 
- 實質 GDP:
開始下降,經濟活動減緩,需求減少。 - 正向變量:
私人消費、投資總額和進口量減少,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下降,稅收減少。 - 反向變量:
失業率上升,企業存貨積壓,政府轉移支付增加以支援經濟。 - 通脹率:
可能開始下降,甚至出現通縮。 
- 谷底階段
 
- 實質 GDP:
降至最低點,經濟處於低谷。 - 正向變量:
私人消費和投資降至最低水平,企業經營信心不足,利潤和稅收處於最低點。 - 反向變量:
失業率達到最高,企業存貨水平最高,轉移支付需求增加。 - 通脹率:
處於較低水平,需求疲弱。 
- 經濟週期中的變量分析
 - 與 GDP 呈正向關係的變量
 
- 私人消費開支:
隨經濟復甦而上升,衰退期間下降。 - 投資總額:
在繁榮階段達到最高點,在衰退和谷底期間下降明顯。 - 稅收:
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,繁榮期稅收增加,衰退期減少。 - 就業水平:
在擴張和高峰期上升,衰退和谷底期下降。 
- 與 GDP 呈反向關係的變量
 
- 失業率:
在衰退和谷底期達到最高,擴張和繁榮期下降。 - 存貨水平:
隨需求變化而波動,衰退期企業存貨積壓,復甦期開始減少。 - 轉移支付:
衰退期間增加(如失業救濟),繁榮期減少。 
- 通脹率的變化特徵
 
- 擴張期: 通脹率開始上升,反映需求增加。
 - 高峰期: 通脹率達到高點,可能出現經濟過熱。
 - 收縮期: 通脹率逐漸下降,需求疲軟甚至可能出現通縮。
 - 谷底期: 通脹率最低,經濟活動處於低迷狀態。
 
- 總結
 
- 經濟週期的波動:
經濟活動呈現週期性波動,從擴張到高峰,接著進入收縮和谷底,形成完整的經濟週期。 - 變量的關鍵趨勢:
與 GDP 呈正向或反向關係的經濟變量在各階段表現不同,是分析經濟健康的指標。 - 政策應對:
- 擴張期: 防止經濟過熱,適度控制通脹。
 - 衰退期: 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需求,穩定就業和收入。
 
 
掌握經濟週期特徵有助於預測經濟走勢,制定有效的政策,促進經濟平穩運行。